• 站内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婚前查征信,非常有必要

访问次数:1684发布时间:2019-12-05 15:48:03

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结婚就是合伙办企业,就是签合同,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这倒是从经济学角度,把婚姻这样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直白。从这个角度说,在寻找婚姻合伙人时,也应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评估,降低潜在风险。此时,如果告诉你,有一份关于你未来合伙人的报告,是由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采集制作,记录这个人所有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信息、配偶信息、职业信息),信贷信息(是否有银行贷款、是否有逾期、信用卡透支记录等)、非银行信息(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费信息、欠税情况、为他人担保信息、民事判决、行政处罚记录等)。那么,在决定正式与此人结为情感经济共同体前,你会查看这份报告吗?

其实上面提到的信用报告,便是央行征信中心推出的个人征信报告。个人征信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其中记录的信息将影响到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除此以外,现在征信报告很多被应用到了社会领域。许多网友提到,在结婚前,也应该查看一下对方的征信报告。这个话题在知乎上引起很多人讨论:“结婚前,有没有必要查询对方征信?”,目前577人参与回答,5300人关注,80000次浏览。从底下网友回复来看,大多数人持赞同观点,认为婚前查对方征信非常有必要。更有网友提出“婚检查健康,征信差人品”、“说什么天长地久,不如征信报告瞅一瞅”等金句。另外,许多专业人士推荐了现有的正规查询渠道,公检法、金融机构等工作人员分享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大多为夫妻一方婚前隐瞒巨额债务或不良征信记录,导致不知情一方婚后不仅信贷受影响,还要帮忙共同还债。

这个问题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对个人征信的关注与重视。毕竟,如果一个人名下负债累累,且信用记录污点多多,毫无疑问此人人品必然存在一定问题,作为结婚对象需要慎重考虑。而且,在如今社会,消费主义盛行,许多年轻人习惯超前消费身背负债,人前光鲜,一旦查征信报告,发现早已千疮百孔。而婚前查对方征信报告,可以帮助自己深入了解一个人,很有必要。

从全国趋势来看,各地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在建立各种各样的失信名单,限制失信人员从事特定行业。不仅如此,很多商业机构,也在跟进。典型的比如八大个人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按照这种趋势,如果个人希望取得一定成就,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征信。如果对未来配偶在荣誉、社会地位、财富、人品等方面有所期待,希望降低婚后债务风险,婚前查询对方征信,可以很直观地进行评估。

个人征信报告怎么查询?

说了这么多,个人征信报告怎么查询呢?有两种途径,分别为互联网查询和征信分中心现场查询。

1、互联网查询。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注册个人信用账户,申请个人信用报告,获取信用信息。可以查询下载信用报告。需要姓名和身份证号。

2、征信分中心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公布了“全国各征信分中心及查询点联系方式”,个人可带上身份证,就近前往各银行的查询点,选择柜台查询或到自助查询机查询打印。北京目前有77家银行查询点。需要被查询人亲自到场,并带上身份证。

注意事项:征信分中心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是在征信系统内联网端生成的,互联网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是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在互联网存储的信息生成的。两网端查询到的信用报告基本相同,但由于两网数据无法实时交互及保护信息安全的原因,两网查询到的报告还存在少许差异。此外,数据报送机构以非报文方式更新身份信息、信贷记录或历史逾期记录时,在分中心查询的信用报告中会展示最新的修改结果,而互联网端查询的报告中会在1天后更新修改结果。综合分析,在征信分中心现场查询打印的个人征信报告记录的信息更全面及时。

其他关于个人信用的查询渠道

除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个人征信和负债。

1、资本市场违法违规失信记录查询。中国证监会在官网建立证券期货市场失信信息公开查询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违法违规失信信息查询服务。社会公众可通过查询平台了解相关市场主体(企业或个人)违法违规失信信息。通过提供查询对象姓名、身份证号(企业为组织机构代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即可查询。

2、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可进行失信被执行人查询、限制消费人员查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执行法律文书查询。提供查询对象姓名、身份证号(企业为组织机构代码)即可查询。

3、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网。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可查到是否有被执行案件。如果有案件,但已经履行,或者未被申请执行,则查不到。网站同时可以查到失信黑名单。

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姓名可查到是否有案件,由于关键身份信息都被隐藏,因此有同名的可能。不过,可以根据法院查明事实部分判断是否为要找的人。

上一篇:“信用+调解”助力化解企业纠纷 下一篇:信用评级全新管理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