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事新闻

要“修复”征信吗?坐牢的那种!

访问次数:1070发布时间:2022-05-23 17:12:35


  近日,安徽省宁国市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征信修复”诈骗案。被告人方某立将自己包装成“安徽卡神”、“征信修复专业人士”,谎称能够帮助他人修复不良征信记录、代办银行按揭贷款。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期间,被告人方某立利用上述方法骗取11名被害人钱财共计人民币274113.5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方某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非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0元,责令退赔各被害人损失。

  一段时间以来,“征信修复”乱象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扰乱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对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进行专项治理。此外,人民银行、国家反诈中心等也多次发出提示,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和“洗白”的说法!

  近期,各地发改委、人民银行、网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陆续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联动治理“征信修复”乱象,打击非法征信活动,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1653297194267292.jpg

  △ 公开信息整理

  “征信修复”乱象,实际上是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体对征信政策法规不了解,故意混淆“征信异议”和“征信修复”的概念进行误导,以欺骗的手段达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征信修复”这类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然而,在《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并无“征信修复”的提法,而是规定了个人可以每年免费两次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对于错误、遗漏信息可以行使异议权和申诉权。此外,疫情期间很多银行提出“征信保护”的举措,为特殊群体的逾期信用记录调整认定标准。

  近年来,随着助贷、网贷业务增多,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更多群体急于想删掉自己的逾期记录、恢复征信记录,所以市场上打着“征信修复”旗号的机构和个人应运而生。

  此前,为了强化对“征信修复”等骗局的打击力度,国家发改委推出包括“建立台账”“重点监管”“集中公示”“打击虚假宣传”“跟踪监测”等举措,对于纳入专项治理台账的治理对象,地方各级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要向监管部门发送监管提示函,经查证属实的,要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对其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将行骗者逐出市场。对于参与“征信修复”违法违规活动的信用服务机构,地方各级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不得与其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

  总体来说,要持续遏制“征信修复”等骗局,还需相关部门出重拳,从而产生更强的威慑力,将这些不法分子彻底“逐出市场”。

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更多资讯

1652774831160545.jpg

上一篇:最新!375家银行总资产及不良率排名 下一篇:这里市场监管部门这样助力食品工业打假保优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