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文章
随着全国各地复产复工的稳步推进,防疫与生产齐抓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行政的主要内容。2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在答记者问时强调: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既要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又要推动经济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物资。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统筹兼顾成为现阶段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
而在信用监管领域,为一边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一边助力企业开工复工,全国多地政府出台系列举措,力争最大限度降低监管带来的制度性成本,为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提供强心剂。针对当前医疗物资紧缺的现状,采取特事特办等措施,极力协助相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面复产。另外,为防止交叉感染,相关信用修复简化流程、实行网上办理,尽最大可能为企业提供便利。下面分别整理汇总上海、辽宁、成都、浙江、西安各地在疫情期间针对企业信用修复所采取的政策举措。
上海:包容审慎监管,快速处理疫情期间企业信用修复申请
2月6日,上海长宁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包含金融帮扶、税费减缓和产业扶持、援企稳岗、加强企业运营支持以及优化营商环境。
其中“优化营商环境”第十五条提出,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对中小企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对确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不能按时纳税申报等情形,不予行政处罚。与区域金融机构合作,合理协调对受到疫情影响导致无法按时还款的企业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快速处理疫情期间企业信用修复申请。
辽宁:企业信用修复实行网上办理
2月10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采取多项举措优化信用监管,最大限度降低监管带来的制度性成本,为企业全身心地投入生产经营增强信心。提出企业信用修复网上办、企业年报指导不见面、疫情防控监管信息上网查、网上受理群众被冒名登记投诉这四项举措。
关于企业信用修复网上办理事项,通知指出“按照规定,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需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现场申请,疫情防控期间,一律改为通过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递交申请,监管人员线上受理审核,所有需要实地检查的项目只要求企业提供书面承诺书即可,待疫情解除后,再对企业承诺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强化事后监管。
用信用承诺的方式不见面办理信用修复,既减少了人员接触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又让企业更加自主、便捷地管理信用,强化事后监管更让企业心存敬畏,不会过度消费监管部门的良苦用心。特别是因失信而停工的企业将受益最大,几乎是即递即办的节奏,会大大缩短开工经营的等待时间。
关于企业年报指导不见面,通知提出要“全面推行自主年报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对正常年报企业不登门、不见面、免打扰。”在此基础上,他们将突出休眠企业、上年新办企业两类重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落实联系全覆盖要求,开展不见面服务,指导企业依法履行信息公示义务,激活更多企业投入生产经营,避免信用受损。
成都:包容审慎、特事特办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针对生产实际和某些企业遇到的困境,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管理工作的7条措施》,及时推出了“特事特办”、“预约办理”、“专人办理”等举措,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减少人员流动,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措施》要求,成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推行网上预审,推进“零见面”服务。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办事窗口等渠道公布信用管理咨询电话、申请资料指南和接收邮箱地址等信息,加强“网上办”、“零见面”宣传,引导企业利用最便捷、最安全方式办理相关业务,全力配合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运用企业年报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接收企业网上申请资料,实施“网上预审”,推动不见面信用修复;通过网络、电话“预约办理”方式,分流办事群众,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对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且不涉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提示等方式,指导企业20日内完成地址变更登记,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对由于地址失联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提交变更后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后,即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不再进行现场核查。
实施“电联筛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复工情况,对因受疫情影响尚未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暂缓纳入清理吊销名单。涉及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群众生活资料供给保障等企业办理信用修复时,要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专人办理”,帮扶企业守法经营,全力服务疫情防控。
《措施》同时强调,要强化信用惩戒,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违反法律违规的失信企业,将及时公示行政处罚信息,依法实施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对涉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企业,纳入双随机抽查重点对象,进行精准监管、重点监管,增强监管的靶向性。
浙江:法院紧急为医疗器械企业修复信用,为企业生产提供保障
宁波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9年9月因担保之债被拖入泥潭,名下财产被宁海法院冻结、查封,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该医疗器械公司的主打产品医疗床、抢救车等成为抗击疫情的紧缺物资。
疫情爆发以来,该公司陆续接到湖北、广东、河南等地大批医疗器械采购订单,自大年初三复工一直在加班加点生产赶货为各地提供病床等医疗设备。但由于“失信被执行人”的标签导致其融资困难,原料库存短缺。所以急需信用修复,解除失信、限高措施,以便于后续开展生产经营工作。
接到情况反映后,当地法院执行人员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汇报并督促该企业通过移动微法院提交信用修复相关材料,汇报企业生产情况、提出可行的履行方案并提供相应担保,并通过移动微法院发送相应的图片、视频作为佐证。与此同时,执行人员还向企业所在地相关主管部门核实了相关情况,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亦出具函件建议暂停对宁波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信用惩戒。法院在经过认真细致的前期研判工作后,收到企业提供相关材料的当天,作出解除该公司的限制高消费令并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的信用修复决定。企业当天即获得银行100万元信用贷款。
西安:西安中院紧急修复防疫物资企业信用
西安某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省仅有的几家医用一类防护服、口罩民营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因民事纠纷案件被西安中院立案执行,并采取了限制消费及查封、冻结等执行措施。2020年1月30日,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调用该公司生产能力,要求该企业立即生产医用防护服60万套及医用口罩用于一线防疫保障供给。因急需资金,该企业于2月2日紧急向西安中院申请修复信用以获得信贷支持。西安中院经研究决定,立即采取措施为企业恢复信用,支持该企业生产。2月3日西安中院作出了中止执行裁定书,向当事人以及相关机构进行了送达,完成了对该企业信用修复的全部相关措施,企业当日即收到2000万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