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文章
近日来,唐山打人事件、河南赋红码等事件频频登上热搜,深思之下,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等问题令人寒心、痛心,给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也在政府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政务失信谁来监督?如何防范此类政务失信行为的发生?这已经成为当下民众关注的焦点。
一、唐山打人、河南红码、北京违拆等事件折射地方政府三大问题
1、唐山打人事件凸显部分地方政府不作为
唐山事件的发生令我们震惊。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我国扫黑除恶行动未曾停歇,然而唐山暴力打人事件不禁让我们再次对政府能力产生怀疑。2022年6月10日凌晨,唐山市一家烧烤店内,男子陈某志对正在用餐的四名女子中的一人进行了骚扰并且殴打了对方,后与陈某志同行用餐的多人参与殴打,还把受害人拖到了店外继续殴打。
随着该打人事件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在舆论的作用下,次日晚,唐山市市长、市疫情防控工作总指挥部总指挥田国良主持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总指挥部会议暨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会议强调,针对烧烤店恶意伤人事件,要从严从快依法严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回头看”专项行动,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伤者公道、还市民安宁、还社会稳定。
唐山市虽然对此事作出了回应,但这一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唐山黑恶势力沉渣泛起,政府如若早些采取行动,或许就会少一些受害者,由于政府不作为等问题,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滋生出更多的问题。唐山虽于12日在全市开展夏季社会治安整治“雷霆风暴”专项行动,但仍有不少网民反映“电话打不通”等问题,随即网上不断涌现出市民“实名举报”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政府的作为体现在哪里?
关于该类事件的讨论,归根结底还是政府履职不到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关于“扫黑除恶”行动虽然一直存在,但社会上仍会时不时地出现此类事件,虽然政府部门也增设了投诉渠道,但很多问题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很多人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选择“网上实名举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如果所有事件都需要在舆论的压力下才引发政府的重视,试问市民安宁、社会稳定又当如何保障?
施暴者足以令人愤恨,但部分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也足以瓦解我们的信任,法治社会下,政府应当扛起重担,为人民保驾护航,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决不能让社会上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
2、河南赋红码事件暴露部分地方政府乱作为
6月1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多名前往郑州沟通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储户被赋红码。其中,有的储户是由低风险地区到郑州后健康码变红,随后被当地隔离,而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有的则是未到过河南,仅因扫描郑州场景码后变红,且长时间内未解除红码。
本次事件中,存在互相推诿现象,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6月17日,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了调查问责程序,对发现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乱作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同时,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健康码仅用于疫情防控,服务人民身体健康,绝不允许在国家、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规定的情况以外应用,绝不允许在与疫情防控无关的场景使用,绝不允许超规则增加或删减健康码风险人员数据库。
关于健康码的管理办法,各地标准不一,但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具有特殊的用途。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相关部门都不能用作他用。政府部门应正确行使公权力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非利用公权力损害公民利益,降低政府公信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表示,目前各地健康码不统一、不互认,信息也不联通,已经出现了一些健康码被滥用的现象。从长远来看,健康码应该收归国家统一管理,而从短期来看,最重要的是弱化健康码的管理职能。
公民为了防疫让渡自己的隐私权及出行数据,是为了公共利益,相关部门随便赋予健康码红码的行为,是对权利的滥用,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公权力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不得加以扩张损害公民的合法利益。
3、违规强拆显现部分地方政府滥作为
近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报道了一个违规拆迁的案件。在该案中,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某家具厂建造成本为8000多万元,评估重建成本也为8000多万元,拆迁方最初答应给该企业8000万左右的补偿款,后拆迁方决定只给3000万,理由是企业的厂房是违章建筑。企业对新的补偿金额和理由不予认同,不同意拆迁,拆迁方就强制将企业出入道路挖断,通过阻断交通影响企业经营,逼迫该企业同意新的拆迁方案。
本事件中,拆迁方的行为明显得到了政府的授权,做法暴力不合法。首先,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http://www.64365.com/baike/fwzsybctl/>》第27条第1款规定,房屋征收过程中应当先补偿,后搬迁,如果在未达成拆迁协议的情况下,采取一定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其次,根据上述条例第27条第3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拆迁方擅自挖断道路,阻断交通的暴力拆迁行为不为法律所允许;最后,拆迁办说企业属违建,应降低补偿款,而事实上,本案中,在厂房建造时,企业就土地使用权与政府签订过协议,厂房建造也经过了政府的招商和认可,并非拆迁方所说的违章建筑,基于政府答应的补偿标准,企业与拆迁房签订的腾退协议,拆迁方并不能以此为由随意降低补偿款。
我国一直在强调重合同、守信用的基本原则,不仅企业要严格遵守,政府部门更是要以身作则,落实好该项基本原则,切实提高政务诚信,保证政府公信力。
二、我国正大力推动地方政府政务诚信建设
“政务诚信”这一概念最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随着我们社会信用体系的加快,政务诚信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政务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城市社会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提升政府公信力;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也提到,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我国虽一直加大政务诚信方面的监管力度,但许多地方仍旧没有落实到位,许多措施形同虚设。
2021年12月,人民信用政务诚信管理系统2.0版研发上线,该系统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失信惩戒和公务员诚信档案六大维度建立政务诚信档案,为各地政府及行政部门建立标准统一的政务诚信档案。其中,吉林省四平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当然,各地也在加快落实政务诚信建设。2019年6月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法(草案)》多次召开座谈会议,加快推动社会诚信立法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已有湖北、上海、浙江、河北等20多个省市区完成了社会信用的立法工作,并且多个省份把政务诚信放在了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政务诚信监管,追究政府失信责任。
三、规范履责,强化监督,提升政务诚信
上述三个事件从不同层面展现了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对当地政府公信力和当地营商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唐山打人事件从表面上看降低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感,不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层次的问题是政府人员的腐败和不作为;河南“赋红码”事件表面上是健康码在信访领域的应用,起到了截访的效果,但实质上不仅侵犯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访权,而且是在胡乱使用人民群众的隐私信息;北京地方政府的违规拆迁本身就是滥用政府权力、政务失信的表现。
针对上述三个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政务诚信:
1、强化信息公开
不少政府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公开透明,腐败现象严重。6月1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对自身政治生态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严格职责权限。政府部门应该以身作则,着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及监督权,增强政府透明度。
2、落实失信惩戒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央和地方为加强政务诚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必须将其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可以通过主题讲座、媒体宣传等形式宣传政府诚信,将政务履约和守信服务纳入政务考核。对于政务失信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倒逼政府部门提升自身履职能力,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维护社会稳定,而不能对政府失信行为包庇维护,不了了之。
3、建立完善投诉举报机制
建立网格化的投诉举报渠道,让人民群众有个投诉的地方。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投诉举报渠道并广而告之,另一方面要鼓励建立政府机构的投诉举报渠道如社会组织、媒体等。同时,确保投诉举报渠道能够切实发挥作用,接诉即办,接诉快办,对接诉不报、接诉不办以及故意泄露投诉举报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处理。
4、加强政府与网络媒体合作
从唐山打人、河南赋红码事件看出,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诉诸网络,政府部门不作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自身职能建设,更要多方面听取民意,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做好舆情工作。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对政务诚信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能及时地掌握网民发布的相关信息,对于其在网络上发布的可能引起争议的视频、言论,平台应第一时间与当事人核对真伪,并及时通知政府相关部门,及时防范风险,避免事件发酵,维护政府公信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一味追求流量随意编造事实的人,政府部门也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惩处。
四、小结
政务诚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应当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不仅要加强内部监管,更要加大外部监督,政府部门应时刻从人民利益出发,使社会上多方主体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监督政府的行为,使政府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文章编辑丨王大飞 林鹏举
图片来源丨法治进行时 网络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促会公众号即可查看更多资讯